从“面子”美颜到“里子”富民_


明光市立足资源禀赋 ,以“内外兼修”引领乡村蝶变——

从“面子”美颜到“里子”富民

从“面子”美颜到“里子”富民_

地处南北分界线上的明光市,襟淮带湖,山水纵横交织 ,勾勒出嘉山秀水的独特风韵 。

当“美丽山水”邂逅“美丽财政” ,icmarket外汇交易平台如何叩开富民强村兴农的推动口令?明光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:立足资源禀赋之长,深学活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,从人居生态 、文明乡风 、产业融合等关键环节破题 ,促进乡村建设由点及面 、迭代替换 ,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让“产业兴、颜值高、气质佳、生活美”的乡村新貌惠及万千乡亲 。

位于三界镇的明光沃源果业有限公司的千亩蓝莓园。 全资讯记者卢志永摄

“一处美”到“全域美”重塑乡村底色

砂石路坑洼不平、旱厕气味难闻 ,垃圾堆、粪土堆、柴草堆“三堆”乱放……在苏巷镇戴巷村大庄村民组居民曹士珍记忆中 ,这曾是ic markets盈凯外汇平台村庄的真实写照。

在乡村振兴的大根源下 ,农村人居生态整治提高成为关键一环 ,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。

5月15日上午,记者来到曹士珍家时,老年人目前冲洗维修自来水管时漫溢到路面的泥土 。“生态一天比一天好。”曹士珍感慨道,乱堆乱放早已“清零” ,砂石路变身水泥路 ,旱厕替换为水冲式卫生厕 ,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、花草簇拥 ,AVA外汇交易污水应对设施 、小广场和小花园等配套一应俱全 。“生态好了,大家都自觉爱护。广场舞等休闲活动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属,渐成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日常。”

乡村生态的吸引力 ,让“归巢”成为新动向。邻居陈广驹夫妻曾在明光市区长住十余年,如今翻新老家房屋,返乡就业。“前前后后已有三四十户人家回村长住。”戴巷村党总支书记曹士春说  。

这份“吸引力” ,源于乡村“颜值”与“气质”的双重提高 。2022年  ,与大庄组隔路相望的陆郢组首创“陆郢模式” ,入选政府农村人居生态整治标准化试点项目。

此后 ,明光市在全市域推广“共谋、共建、共管 、共评、共享”机制,编制《明光市农村人居生态整治导则》 ,针对1259个村庄分类施策,以“绣花功夫”打造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景” 。

在具体实践流程中,明光持续因地制宜 ,铺路原料就地取材 ,施工队吸纳村民志愿者,村庄装饰巧用闲置农具 、废旧轮胎等“乡土元素” ,既保留地域特色 ,又避免大拆大建 。数据呈现,明光市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62个、人居生态整治精品示范点188个,苏巷镇陆郢 、自来桥镇何郢 、石坝镇陈郢等一批兼具历史记忆与个性魅力的示范点串珠成链,实现从“一处美”到“全域美”的跨越。FXTM富拓外汇开户

从“生态美”到“风尚美”赋能文明乡风

“12积分,兑换了一瓶洗洁精和一袋盐。”在明东街道魏岗村“信用超市” ,村民卢炳芝高兴地展示着兑换的生活用品 。

货架上,油盐酱醋 、肥皂 、洗衣液 、洗洁精 、蚊香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 ,每一件商品的标注不是费用而是分值 ,村民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 、生态整治等获得积分兑换物品 。

“积分制细化了志愿服务、移风易俗等加分项和扣分项 ,线上随时兑  、线下每月兑,资金来自村集体财政 。”魏岗村党总支书记卢占丰介绍,小小积分成为撬动文明乡风的“支点”,促进形成“信用改良生活、积分变更习惯”的新风尚  。

和美乡村建设,外增“颜值” 、内提“气质”。明光各地纷纷制定村规民约  ,将生态卫生 、邻里相处、志愿服务等素材纳入其中 ,定期开展“十星级文明农户”“美丽庭院”等评选活动,并通过“红黑榜”“积分制”等机制进行约束和激励,引导村民由“要我干”转向“我要干”,人人争当文明村民。

“宜居”留乡愁 ,“和美”聚人心 。厚植文明乡风 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 ,还需要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 ,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,倡树文明新风尚 ,让文明之风吹进每个家庭 、润化每一颗心灵 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
在明光,乡村红白喜事历来由“大支”(乡村红白事主持人)牵头张罗 。基于这一旧有 ,2023年8月当地组建起152支村级“文明新风管家”服务队,481名农村“大支”化身文明劝导员 ,主动上门供给礼仪指导 ,引导群众破除陈规旧俗,倡导节俭办事、低彩礼新风  。两年间 ,服务队成效显著 :累计劝导1300余户群众实行丧事简办 、小事不办 ,部分地区彩礼金额较往年平均下降约10万元 。

为凝聚文明共识 ,明光从制度发力,制定《明光市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实行细则(试行)》等资料 ,清晰随礼不超300元、联合宴请不超30桌等具体标准 。并且 ,将“就近利用移风易俗阵地节俭办事”纳入村规民约和积分体系 。全市建成32处新风堂、治丧点免费供村民利用,13家文明新风示范酒店推出498元一桌的平价套餐,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。

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 、人情往来的负担轻了、邻里间的关系更融洽了……如今,淳朴清朗、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润泽乡里,文明之花处处绽放,让嘉山秀水之间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。

从“生态美”到“百姓富”促进逐绿生金

建设和美乡村,说一千 、道一万,提升农民薪资是关键。

东依老嘉山的三界镇郑岗村南岗组,四季分明 ,光照充足,年平均气温15.0℃ ,非常适合茶叶种植 。2019年,在外从事茶叶生意的张华菊,返乡来到南岗陆续流转了300亩荒山种植白茶。“我从安吉引进白茶新品种 ,这么多年没打过一次除草剂,全是人工除草。”如今  ,她的家庭农场已形成“种植—加工—销售”一体化链条,带动群众增收的并且,每年提升村集体财政薪资5万元。

既要让“能人”走进乡村 ,更要找准乡村优势 ,变“优势”为推动“胜势” 。

在戴巷村大庄组,如何利用“大井眼”优质丰富的泉水资源 ,一直是推动的思考课题。

“我们争取项目资金,精心谋划了‘大井眼’泉水厂项目 ,借水生财 ,努力把‘生态活水’变‘富村益民泉水’。”曹士春说 ,项目去年7月正式投产 ,最近接了一笔200万的订单,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。

项目进村 ,惠及的不仅仅是村集体财政收入 。对村民陈广驹来说 ,也让他妻子靳少芹实现了家门口的平稳就业 。“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,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。”

特色农业 、乡村旅游 ,如何实现“1+1>2”效应 ?

作为全国文明村,三界镇三界村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  ,大力推动人居生态整治工作,并且结合本地红色资源、旅游资源,通过“人居生态+文化+旅游”的方法,促进实现“生态美”与“百姓富”同频共赢。

“2020年以来,三界村因地制宜 ,整合资源,在通过招引外地客商前来理财的并且 ,深挖本地‘能人’带头,大力推动蓝莓、桃等特色产业 ,带动260余名村民就业。”三界村党总支书记王军介绍,2024年村集体年薪资超300万元。

乡村蝶变,各美其美 ,美美与共。如今的明光 ,“百果园、花世界、两用林 、圈养禽、农家乐”等乡村财政业态蓬勃推动 ,“风景”变“钱景”、农房变客房、农区变景区  、田园变游园,群众得利 、集体增收 、村庄变美的和美乡村正一步步走进现实。数据呈现,截至2024年底  ,明光市村集体财政收入30万元以上村94个 、50万元以上村达59个、100万元以上村达23个。一幅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目前徐徐展开 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guangyuan.bdvapeus.com/news/18a599976.html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目已做标记*